柳州汽车工业发展调查报告

来源: 柳州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   发布日期: 2021-03-19 14:10    |  作者: 王波 梁宇宁 陆海琴

一、柳州汽车工业发展情况

在当前严峻形势下,我市汽车产业发展情况不容乐观,但仍具潜力。主要表现在:

(一)汽车工业运行持续困难,企稳回升态势未明朗

2019年上半年,全市整车持续下滑,产销分别为89.9万辆和91.7万辆,同比下降27.7%和24.1%;全市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完成产值929.7亿元,同比下降20.1%;规模以上汽车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8.8亿元,下降49.8%;全市汽车产业实现利税35.4亿元,下降38.9%。从数据上分析,汽车工业仍处于下行区间,后期随着我市国六车型的全面上市,加上自治区、柳州市实施汽车促销活动效果逐渐显现,下半年汽车销售下滑态势有望收窄。

(二)零部件产业发展乏力,汽配企业经营普遍困难

受汽车主机企业持续低迷影响,零部件企业出现大面积减产停产。截至2019年6月,全市仅停产汽配企业就有20家,减产则很普遍。加之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物流费用多、信贷收紧等不利影响,汽车零部件企业生存环境更趋恶劣。

(三)新能源汽车成为经济新增长点,发展较快速

近年来,我市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布局,以宝骏E100、宝骏E200、东风柳汽S50EV纯电动汽车等多款车型组成的新能源车型逐渐成为了柳州车企销量的新增长点。2019年上半年,全市完成新能源汽车产销31939辆和19944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31%和86%。

二、当前柳州汽车工业面临的困难

(一)缺乏新增整车企业及关键零部件龙头企业,汽车工业投资拉动不足

柳州汽车整车生产企业主要布局于上个世纪,近年新增企业均为配套零部件企业,少有新的整车企业或是造车新势力在柳州布局,缺乏有竞争力的、带有龙头性质的汽车整车生产项目的引入和投入,难以阻挡当前的下滑趋势。

(二)整车企业产品升级能力不足,对政策、市场反应速度有待提升

近年来,柳州加大了新产品研发力度,柳产车价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仍徘徊在中低值区域,并在品牌和品质上,消费者认可尚需要时间。加上对国家政策和市场反应滞后,新车更新换代落后于行业总体水平,车品种较单一、新车型少,难以及时满足市场消费升级的需求。

(三)汽车零部件产业附加值低,企业核心竞争力偏弱

柳州本地零部件企业长期依附于单一主机厂生存,发展空间小,受行业形势以及上游产品升级影响,主机厂采购量大幅下降,导致生存困难。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研发力量薄弱,人才不足,投入少,产品缺乏竞争力。

三、推动柳州汽车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聚焦结构调整,全力以赴推动汽车整车企业做大做强

要引导整车生产企业加快转型发展。一是加快引导新产品的研发推广。要鼓励各车企继续瞄准细分市场,差异化开发体现自身优势、符合国家政策、应用智能科技、附加值高且适销对路的汽车新产品。如:新宝骏RM-5、RC-6,新风行T5,以及商用车、专用车新产品等。二是加大品牌打造力度。要引导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等企业加大品牌建设和推广力度,坚持塑造良好品牌形象,持续提升产品品质。三是持续开发整车生产新产能。依托广西汽车集团等企业,在国内外寻求战略伙伴进行联合重组,力争再形成1-2个有较强竞争力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同时,鼓励我市整车生产企业与“造车新势力”开展合作,联合开发及生产汽车新产品。

(二)聚焦全产业链发展,激励零部件企业高质量发展

要加大对零部件企业的扶持。一是坚定企业发展信心。加强与零部件企业的沟通,大力推进“降成本”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类困难,促其强化管理、开源节流、勤修“内功”。二是加大全产业链精准招商引资力度。要开展精准专题招商,大力引进新型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制动系统、悬挂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产业项目,以及引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整车控制三大核心部件的本地化生产,从而提高本地配套率。三是促进本地汽车零部件企业抱团升级发展。引导本地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之间开展重组、并购,按照规模化、专业化、系统化的模式,建设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现管理模式和企业实力的双升级。同时,激励汽车零部件企业重视产品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面向国内外整车配套市场开发系列产品。

(三)聚焦培育新动能,大力开发推广新能源汽车

强化及优化新能源汽车发展布局,加快落实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一是积极部署新能源汽车集聚。继续培育和引进一批新兴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推进一批整车生产企业获得新能源汽车准入许可,对新投资的新能源整车企业和关键零部件企业,统筹解决用地指标,并给予资金扶持。二是加大新能源车型开发力度。探索开发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车型,加快宝骏E200三座车、东风柳汽纯电动轻型商用车L2、广西汽车集团S100系列纯电动轻型客车和纯电动客厢式物流车等新产品投放市场,探索开发新能源校车、环保、清洁等专业用车。三是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要发扬柳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率队“走出去”推广新能源车的务实精神,深刻总结柳州市近年来新能源车推广的成功做法,形成具备本地特色的“柳州经验”,加大向全区及周边省市宣传推介力度,并借此推动柳州产新能源车的销售。

(四)聚焦创新能力建设,提升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核心竞争力

充分发挥政策性资金引领企业创新发展的作用。一是加大财政资金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各级科技三项经费、技术创新专项资金要向创新型汽车工业企业集中投放,重点支持企业新产品研发、关键技术创新和“数字化工厂”“智慧车间”建设等。二是大力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牵头推动建设广西汽车公共技术研发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联合创建汽车研究院等项目,加大对汽车工业基础性共性技术的研究。同时,鼓励汽车企业尤其是零部件企业新建或共建企业创新平台,进一步增强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三是鼓励开展创新合作。引导我市大中型骨干汽车企业,充分发挥本企业国家级、自治区级科创平台潜力,吸纳上下游配套企业,以“整零协作”“以强带弱”等形式提供研发或技术服务,携手本地中小零部件企业提升创新力和竞争力。

(五)聚焦产业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强化金融服务发展力度

大力解决汽车企业发展面临的融资难题。一是加大政府资金引导力度。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汽车中小企业的应急周转,并继续提升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融资担保能力,确保新注资本金按计划拨付到位。二是鼓励创新融资模式服务产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循环贷、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开展存货、仓单、订单等权益类质押融资产品和经营权、收费权、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抵质押贷款业务。三是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推动我市汽车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重点支持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汽车企业通过中小板、科创板等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并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六)聚焦人才新政,加大引进及培养汽车产业人才力度

坚持“人才强市”战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聚集汽车工业发展各类人才。一是充分发挥人才政策在引进人才上的作用。大力实施“人才新政”,优化人才服务,着力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团队和高层次人才,重点争取引进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汽车行业领军人才。二是要加大人才引进平台建设。要重视市场配置人才机制,发挥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引进人才中的核心作用,扎实推进人才小高地建设。三是加大“柔性引才”力度。鼓励科技服务外包给专业机构,与市外研究机构及高校开展研发合作,在人才集聚的一线(或准一线)城市统筹建设柳州企业研发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