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农村金融破解“融资难”的经验借鉴

来源: 柳州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   发布日期: 2021-06-16 13:05    |  作者: 张乐 周资云

一、温州市解决“三农”领域融资难题的主要做法

一是建立健全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立健全全市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以市融资担保公司和信保基金为龙头,推动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有序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11家,为“三农”和小微企业在保余额近50亿元。

二是深化农村互助合作水平。推进农合联与农信机构等金融组织深度协作,全面推进会员评信授信,评定A级以上农业生产型会员1145家并作相应授信;积极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资金互助等试点,全市57家农村资金互助会共有入会会员51607人,累计发放互助金39亿元。

三是探索申请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试点。根据中央关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的精神,温州积极向中国银保监会请示汇报,率先探索多家机构联合发起设立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试点,在提高其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发起机构扎根“三农”、深耕“小微”,将温州已经形成的“支农支小”有益经验和创新做法在更广领域推广完善。

二、对于我市解决农村金融融资难题的借鉴

一是构建多样性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进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改革,形成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引导和规范农村民间金融,通过不断培育和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丰富农村金融体系;逐步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大力发展农村金融的租赁业务,为诸如农民开展机械化、专业化的生产组织提供融资便利,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和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农村产权市场流转机制,丰富物权抵押担保品种,探索建立农村产权登记制度、评估制度、抵押制度、交易制度和流转制度等金融配套体系,有效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供求矛盾。

二是创新适合当地农村实际情况的金融产品。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业主体经营设计灵活还款方式,减轻还款压力,因地制宜推出多元化的融资模式。如农合机构以支持柳州市(县)重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切入点,如融水联社近几年累计向广西禾美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发放贷款5780万元,帮助其建设苗乡风情现代农业示范区,目前已被评为自治区级示范区,同时示范区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产业链上2800余户贫困户、种植户创收增效。柳江农合行依据地方产业特色,推出金融创新产品“金藕贷”和“沃享贷”,实行优惠贷款利率,降低农户和小微企业借贷成本

三是加大对重点农村项目的资金支持。农业相关金融机构应从有效融资农业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加工和销售环节入手,统筹安排基础设施项目融资规划。搭建好融资投资创业平台,支持收益较好、能够市场化运作的农业重点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加快构建农产品大宗商品市场,提高涉农企业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推动国有企业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好柳州市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农业、水利设施项目建设、投融资、运营和资源开发与利用等职责,同时带动其他企业共同发展,有效解决资本下乡难题。

四是拓宽市场化融资渠道。支持民间资本有序参与乡村金融资源配置,降低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门槛,通过不断培育和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组织在丰富农村金融体系。我市积极开拓“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市场。8家县域小额贷款公司开业至今累计为4000余户“三农”和小微企业发放贷款4242笔,金额合计21.43亿元。

五是实行差异化信贷政策。对特色优势明显、资源禀赋突出、区域特质强的农村地区和当地重点产行业,围绕农村地区土地整治、生态建设、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及健康扶贫、交通扶贫、电商扶贫,粤桂扶贫协作等方面,在不违背外部监管及总行规定的前提下,采取差异化信贷支持政策,适度扩大信贷业务转授权。

六是构建农村融资风险补偿机制。明确政策支持重点,完善评估、处罚及保障机制,完善农村担保体系,我市组建了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专注于为我市小微企业及“三农”项目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截至2018年9月末,已与全市12个县区、12家金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成功为77家小微企业实施融资担保105笔,实现在保余额32500万元,业务总体水平排名全区第二。在支持方式方面,可以建立各种贷款补偿资金,金融机构的额外风险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等政策得到补偿,探索政府、银行、融资担保机构参与分担风险的可持续合作体制机制。